微信扫一扫,快捷登录!
32
0
1406
微光互助
初次置管后的注意事项
由于穿刺点面积较小,按压范围需相应扩大。若采用单指按压,易出现按压不充分或部位偏差的情况,因此选用三指按压法更为适宜。
对于初次置管的孩子,术后观察至关重要。按压止血后,若穿刺点呈现下图左侧图片所示状态,即无明显出血,属于正常现象。需注意的是,当患儿血小板水平较低或凝血功能异常时,尤其是在初次置管后的2 - 3周内,穿刺点出现少量渗血亦属合理范围。
此外,年龄较小的患儿若剧烈哭闹,也可能引发穿刺点渗血。若渗血量较多(如下右图所示),需及时联系导管维护护士,可通过使用止血药物、更换贴膜等方式处理。
日常带管期如何活动置管侧手臂
在儿童PICC日常带管期间,可依据患儿年龄指导其进行适度活动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,可引导其完成日常手指操;而年龄较小的患儿,若存在抵抗或恐惧心理,难以配合手指操时,可让其握持握力球,进行松拳、握拳动作,逐步引导患儿感知力度。
带管期间,患儿胳膊进行伸直、弯曲或松拳、握拳等动作均无影响。随着时间推移,患儿会逐渐体会到导管带来的便利,即便在正常睡觉或吃饭时接上液体,也几乎不会对其状态产生影响。
如何带管洗澡
带管期间日常注意事项
1、患儿穿脱衣物时,请遵循“先穿后脱”的原则,穿衣时,先穿置管侧手臂,再穿另一侧:脱衣时先脱未置管侧手臂,再脱另一侧。
2、睡觉时请不要压迫置管侧手臂,可选择平卧位或对侧卧位,休息时可用小枕头垫高置管侧手臂,有利于血液回流。
3、自第二天起鼓励患儿适当做握拳松拳的活动,可以促进血液循环。置管侧肢体避免长时间下垂,以免出现上臂的肿胀。
4、家长应嘱咐患儿不要玩弄PICC导管的体外部分。
5、避免剧烈咳嗽,保持大便通畅,避免胸腹腔压力增高,引起血液反流,导致堵管。
6、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消洁、干燥。当发现贴膜有卷边、松脱、贴膜下潮湿时,应及时通知专业护士进行更换。请不要擅自揭下敷料。
7
、除耐高压导管外,CT或核磁共振检查时,不能用高压注射器从此导管内注射造影剂,以免造成导管破裂,所以会扎一个临时的留置针去做相对应的检查。但凡是紫色的导管,都是耐高压的,可以打高压的造影剂。
PICC维护注意事项
部分医院及诊所可开展PICC维护操作,但需注意:维护时必须携带《PICC维护手册》,便于维护护士全面掌握患儿导管状态,同时也需由护士将每次维护信息记录至手册中。
带管期间的居家护理
以下三个穿刺点均存在异常情况,其中最右侧的出血情形较为常见:置管后穿刺点常伴随不同程度出血,若出现类似最右侧的出血状况,单纯按压通常无法有效止血,需及时联系责任护士,由其清除带血纱布,更换新纱布与弹力绷带后重新进行加压包扎。
穿刺点若出现如最左侧图片所示的明显红肿,需询问患儿疼痛起始时间。红肿常伴随不适感,若贴膜下出现疹子还可能伴有瘙痒。此症状可能是穿刺点感染或静脉炎所致,需及时告知责任护士或专业导管护士,由其判断病因并给予对应处理。若穿刺点出现如中间图片所示的渗液并结痂现象,需立即寻求医护人员进行处理。
贴膜可直观反映穿刺点状况,需注意妥善固定导管。家长可使用弹力绷带或自制保护套(如干净袜子)固定导管,避免移位,并及时前往医院更换贴膜。
导管出现以下异常情况时需注意:
左侧导管:存在两处打折,可能影响液体输注或引发导管损伤。
中间导管:肉眼可见回血至导管末端,提示可能因胸腔压力变化、导管异位等原因导致血液反流,需及时处理以防堵管。
右侧导管:受外力牵拉后,原有弯曲形态被拉直,若进一步受力可能导致导管脱出体外,需立即采取固定措施并就医。
经过持续宣教及家长经验分享,目前常见的导管保护方式如下:
右侧方案:将干净小袜子裁剪后套在患儿置管侧手臂,可有效防止导管因过度牵拉而脱出,此为家长常用方法。
左侧方案:市售套袖式保护套更适合成人或大龄儿童,对低龄儿童适配性较差。
衍生方案:使用扎头发的小网套固定导管,但因网眼结构可能勾住输液接头或管路,需根据患儿情况谨慎选择,优先采用贴合性更佳的保护方式。
写在最后
1、微光互助是纯免费公益网站
2、社区文章仅供病友交流参考
3、社区任何文献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
4、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
5、投稿,更多基金申请渠道请公众号留言
6、如有侵权请联系:caids@hzcctv.com
使用道具 举报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|手机版|小黑屋|微光血液学堂 ( 闽ICP备2025090997号 )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3264号
GMT+8, 2025-9-18 13:57 , Processed in 0.027185 second(s), 30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